民俗村是溝域經濟發展特色模式,也是中國山區農村經濟發展又一發展途徑,其主要特點是依托溝域內的自然風光、人文遺跡、民俗文化、特色農產品等資源,通過發展民俗旅游和生態旅游,使山區內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特色民俗村的規劃設計應該結合村莊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強化優勢和特色,不能面面俱到,也不能以偏概全。具體從民俗村整體形象設計、農家院的形象設計、民俗旅游產品的開發與設計等入手。對于民俗村模式定制化的方向應趨向于民族性、地方性、景觀型、風情型、民俗化等。
民俗村建設的趨勢和重點
1、豐富投資主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當前大多數民俗旅游村投資主體是農民,投資少、規模小,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民俗戶大多為家庭經營,經營者將自家農舍作為旅館,前后庭院作為停車場,再添置一些床鋪、被褥等日常用品便可營業,無需購置更多的硬件設施,生活設施陳舊簡陋,其服務仍停留在為旅游者提供農村風味餐飲和農家住宿等低層次的發展水平上。
與景區附近的飯店賓館相比,民俗旅游戶定價相對便宜,但硬件設施差,接待水平較低,因此競爭力較弱。針對投資規模小、基礎設施差、競爭力弱的現狀,應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以土地流轉改革為切入點,依靠社會力量,在確保當地農民利益的基礎上,鼓勵各種農業投資主體投入民俗村的升級改造,搞好鄉村交通、通信、供排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接待水平。
2、 重視景觀設計,整體規劃與包裝
現有的民俗村在建筑方面,缺乏統一規劃設計,建筑風格單調重復,室內設計粗糙無美感,城市的時尚與鄉村的樸質無法實現有效對接,村落周邊環境衛生臟亂差等情況較為普遍。在項目設計方面,同一個項目在不同民俗戶內重復建設,在內容與形式上雷同,重復開發和模仿建設傾向顯著,缺乏區域整合。民俗戶經營項目缺乏特色主題,人力物力財力浪費巨大的同時失去游客吸引力,造成經營業者的損失,間接形成業內惡性競爭。因此,應對民俗村進行整體規劃包裝,對環境衛生進行整治,對村容村貌加以美化,在項目設計上開發適銷對路的服務和產品,防止項目雷同、重復建設、惡性競爭現象的發生。
3 、融入文化元素,突出區域特色
山區民俗旅游的發展還主要停留在采摘瓜果、吃農家飯、住農家屋等低級階段,游客想感受的是質樸、自然的鄉村風情,而不是城市元素的鄉村化復制。今后應選擇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主導產品,強化村落的文化內涵和外延,將當地的自然及人文資源加以整合,突出自身特色。組織開展一些能體現當地民風民俗的活動,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禮儀、競技、游藝等服務內容,把民俗民風融入田園風情,注重觀念和感情的溝通與體驗,從而提高民俗旅游的親和力。
4 、更新經營理念,提高經營水平
因受經營者文化素質的限制,當前民俗戶的經營水平較低,接待水平和檔次徘徊不前。所以,應對民俗旅游村(戶)從業人員進行以餐飲、禮儀、安全、外語為主要內容的培訓,提升接待水平。要認真調查分析當地資源條件,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合理開發農業資源、農業產品和農耕文化,準確地把握市場需求的變化規律,認真調查分析游客的來源、構成、消費取向,根據城市游客的消費需求,開發適銷對路的項目和產品,突出特色,樹立品牌。積極引導經營者和管理者更新發展觀念,創新服務理念,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2.2民俗文化保留或更新的意義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區的文化活動當中都產生了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傳統,并且在當地世代相傳,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中最絢爛的部分。由當地大量的歷史、風俗、宗教等方面組成的文化個體是其他文化所不能代替的??梢赃@樣說,在民俗文化中,最精美的、最不易流失的是當地的建筑特色文化及規劃理念,這是因為其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獨特的藝術風格,能夠反映當地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并已形成了相當大的影響和優勢,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
2.3民俗文化保留或更新的關鍵
“城市都要因地制宜地發揮它的特色,城市藝術的創造歸根結底還是要從自己的特殊條件下作‘不落俗套’的文章?!泵袼孜幕诔鞘写迓渲械难永m是一種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的改善,它是一種經濟、社會、環境與文化等社會范疇的、全面的建設。因此,在城市規劃過程中應當在充分了解、熟悉和尊重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的條件下,遵循當地的城市肌理,利用當地的材料,就地取材,這樣既可以減少經濟成本,又可以保留本土特色;在建筑形式上,應當尊重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慣,因為這是當地居民生活智慧的體現。
從主觀上看,民俗文化的定義取決于我們的主觀意識,取決于我們對民俗文化的看法;從客觀上看,其只存在著一個定義—民俗文化是對生活的一種表現。民俗文化在城市村落中的延續是保留城市歷史的必然,但是當我們為其附加上其他一些東西的時候,如把狹義的保護主義附加進去時,那么我們就對民俗文化犯下了一個錯誤。民俗文化不是一種撇開生活的藝術形式的表達,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民俗文化也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我們可以因地制宜、因個案的不同而有針對性地保留當地民俗文化的精髓,以“有機更新”理論為指導做出優秀的設計。